跳到主要內容區

101年優良教師

獎項
教師簡介
得獎感言
教學獎

醫學院 醫學系

林萍章老師

加強醫事法律教育:五大科危機的改善之道

獲得優良教師獎是從事醫學教育多年的肯定;然而卻因台灣醫療環境已到崩盤的臨界點,讓人高興不起來。因為工時長、風險高、醫療糾紛多,而造成內外婦兒及急診五大科醫師嚴重流失。監察委員黃煌雄先生表示:醫界從「四大皆空」到「五大皆空」,健保支付制度及醫療糾紛是五大科的兩大「緊箍咒」。相對於我國醫療設備不斷提升,醫術水準擠入先進國家之林;健保所提供的支付水平,不但與現實及國際水準相差太遠,更造成四大科衍生四大皆空的歷史癥結。美國情況如何?根據調查,2011 年美國醫師收入前十名的科系中,有八科是台灣衰退中的六大科。

「醫界『五大皆空』的難題,本質上是急重症人才流失的問題,減少急重症科別的醫療糾紛,同時提高急重症的健保給付,才留得住人才。」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五大皆空被解讀為五大科的醫師人力不足,其實不然,真相是,五大科當中投入急重症醫師人數不足,很多醫師都跑去開業或到其他醫療院所服務。

醫療糾紛是五大科的另一「緊箍咒」。台灣醫師被刑事起訴的機率,以人口比例計算,是日本的十三倍,美國的四百倍。至於台灣醫師被判刑之機率,依醫師人數計算,為日本、德國七倍以上。

雖然大家都相信醫事人員絕不會故意傷害病人;然而,「司法制度錯誤」造成善意救人、不能拒絕急重症病人的台灣醫師,成為「犯罪率」最高、「有罪率」最高的國家,台灣醫師真的是「世界第一大黑幫」!這絕不是可以讓人引以為傲的「台灣第一」!為解決目前醫療環境困境,避免急重症醫療大崩壞,真正維護民眾權益,我們需要改進健保不合理的給付與醫療過失刑責應合理化;但更重要的是加強醫學院與教學醫院的醫事法律教育。教育我們的醫學生尊重病人人權、暢通醫病溝通管道、嚴守實證醫學與醫療常規與詳盡的病歷記載,方可減低醫療訴訟敗訴率、減少賠償金額,進而改善「五大皆空」的危機 。

醫學院 醫學系

賴旗俊老師

非常感謝長官的推薦,能當選今年度優良教師,對我個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譽。作為一個大學醫院的臨床教師,除了繁重的臨床及研究工作外,教學也是我們的基本責任之一。對我而言,教學是最有成就感、最快樂的事。研究成果可能不如理想,治療病人成果可能不如家屬預期,但是在教學工作中,我總是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喜悅及他們的成長。許多以前的學生,如今已成為住院醫師。在醫院中看到這些充滿活力的學生,讓我感受到有幸能教到這些社會菁英的喜悅。在匆忙的腳步中,聽他們叫一聲老師,並分享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好像再次經歷了曾經擁有的青澀歲月。年輕學子雖有點茫然、疲憊,但也有許多的興奮,我總是以正面積極的想法鼓勵他們,只要心存善念,抱著一顆助人的心,努力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 A 咖,醫學的路是坦蕩光明的,值得努力耕耘。在這課堂外的教學,讓我自己也學得更多,更了解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也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我覺得學生們也是我的老師,優良教師的榮譽,應該與他們一起分享,而我只是代表大家接受這個獎!這個鼓勵也讓我更堅定地希望,能繼續以言教、身教,進一步完成未來的教學工作。

醫學院 解剖學科

宋欣錦老師

首先誠摯地感謝學校給我這個機會得到優良教師獎。身為教師透過更好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成效,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除了在現場個別對學生釋疑之外,並於課後整理當日學生所提問題,詳細解答,也充分利用 MSN、Facebook 等網路平台與學生互動,解決立即性的問題;然而在此過程中,也因而發掘許多新的問題,可作為日後作為教學改進的參考,真可謂是教學相長。

解剖學科裡許多老師在教學上,也給我許多經驗和學習的機會,所以能得獎,其實也是很多對我教學有所助益的老師的鼓勵。最後,除了感謝學校提供完善的設備與各級師長的推薦外,也誠摯感謝一起參與教學工作的同仁,未來期許自己在教學上更為精進,持續為醫學教育盡最大的努力。

醫學院 微生物及免疫學科

黎欣白老師

得知獲得優良教師獎,我感到非常高興!首先很榮幸得到微免科的提名,以及校內院所各級評審委員的肯定,這對我個人莫大的鼓勵。另外,也謝謝校方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平台,透過「優良教師」選拔促進了老師們在教學、研究和輔導上互相砥礪學習及精益求精的動力。

我一直對教學非常有熱忱,也深刻體驗教學相長的道理,希望透過課堂中與學生互動,讓同學對於微生物病毒學感興趣。此外,我更冀望能啓發同學即使離開了學校之後,都能有終身追求知識和學習的精神。往後我將繼續秉持著「敬業、認真、求進步」的態度面對教學和學生。引用美國作家、教育家和牧師威廉‧亞瑟‧沃德的一段話共勉之:

Mediocre teacher tells.

Good teacher explains.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

Great teacher inspires.

 by William Arthur Ward ( 1921-1994 )

醫學院 早期療育研究所

黃靄雯老師

非常榮幸在長庚任教短短三年就獲得優良教師獎,此獎不僅是對新進老師教學工作的肯定,也是日後積極投入教學的原動力。

由於早期療育所未設立大學部,是一個獨立所。因此,早療所的課程設計,著重於協助碩士生克服其研究上的困境,並完成學位。雖然我也參與部分大學部的課程,但大多數的時間還是以輔導研究生的學習為主。非常感謝所內的老師給予我指點及共同教學的合作機會,彌補了我教學經驗之不足。由於自己脫離研究所的生活還不算太久,因此也較容易揣摩學生吸收教授課程的困難,希望能藉由較充分的教材準備,或編寫及適配學生性向的課程規劃來提升教學的效果。此外,對於較枯燥的課程,如「國際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則藉由實地演練,讓學生容易理解。

指導研究生對新進老師而言,是十分具挑戰性的工作。只希望學生們能在研究過程中擴展其對研究的參與及經驗,保持學習樂趣。由於自己一直對早期療育充滿興趣,因此也悄悄地善用了在幼兒身上可行的學習助力,也就是引發孩子的學習樂趣,有樂趣就有動機,有動機就能在研究途中嘗試克服困難。

最後,感謝所上師長的推薦與不吝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教材,希望與本所老師與同仁同享獲獎的榮耀。

醫學院 護理學系

陳綱華老師

感謝學生、同事與校方的肯定,給我這個教學舞台,未來仍是一秉初衷,掌握以下原則:

1.重視教室管理與教學效果。

2.聆聽學生意見並採納建議。

3.隨時自我反省,包括教學進度是否落後,實習中是否忽略與哪位學生討論。

4.做好自身情緒管理。

5.與課程負責人及導師保持聯繫,反應學生問題和成績。

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系

石心怡老師

得到優良教師獎的殊榮,代表幾年來在教學工作上付出的肯定,但並不表示個人在教學上有何卓越之處,因為系上的教學是整體性的,不是單單幾門課就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成效,所以此次乃代表機械系獲獎,也與系上所有老師分享這份榮譽。課程教學就像演一部舞台劇,站上講台授課就像登台作秀一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從教材選擇、備課、授課到課後輔導,環環相扣,其中課堂授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課堂的氣氛與師生的互動,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意願,而教學工作最大的滿足,在於看到學生對課程的喜愛及肯定,並願意未來從事相關工作與研究。對於教學工作,自覺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也謝謝所有教過的學生,不僅豐富了我的人生,也是維持教學熱情與動力的來源。

工學院 電子工程學系

王哲麒老師

首先,我要感謝學校、工學院和電子系所有評審委員們的推薦以及肯定,讓我能獲得本年度優良教師獎,心中充滿無限的感動與感激。

從業界轉換跑道到學校,我深刻瞭解到擔任大學教師,研究固然重要,但教學才是最根本的,因此我自從進入學校任教以來,一直以教學當作我最重要的使命。然而,沒有人天生會教書的,我剛開始教課也遭遇到許多挫折;後來,我盡量抽空去參加學校所安排的教學提升研討會,讓我學到許多教學方面的技巧,加上不管已經上過幾次課,我堅持一定要備課的理念,讓我在教學技巧及內容方面持續進步。當然,上課時學生的反應也是讓我持續努力的動力,看到學生從完全不知道什麼是電子學,到可以解出直流及交流訊號,這種成就感是只有當老師才會有的。

教學其實很難,因為它包括老師教以及學生學,任何一個環節不對,就會讓教學的成效大打折扣;但也很簡單,只要善用言語及圖畫,讓學生覺得這門課很重要且很有趣,肯用心去學,就會得到很不錯的教學成果,這是我這幾年來教學的感想,也希望所有被我教過的學生,都能在課程當中獲得想要學的知識。獲得這個獎項的鼓勵,讓我對於教學的工作更加地有熱情,由於電子系很多課程是需要許多老師共同合作;在此,一併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

詹錦宏老師

許多年前,當自己是大學生的時候,經常抱怨老師上課語焉不詳、不知所云。當自己是大學老師站上講台時,才深切體認到要讓所有學生充分理解授課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班上總有一些特別認真的學生,也總有一些心不在焉的學生。理論上而言,教師應該因材施教,但是面對超過五十位同學的大班級,又要配合一定的授課進度,因材施教似乎是遙可不及的理想。雖然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實際的情形是,經常連授業的目的都無法充分達到,更何況是解惑,這時也只能不斷地提醒自己,教書是良心事業,不僅要對學生,更要對自己負責。

通識中心 社會學科

楊明哲老師

先要感謝中心主管們的推薦和同仁們的承讓,也要謝謝委員們的厚愛。

在大學任教已近二十年,覺得這是有意義也是充滿挑戰性的工作。大學生活可說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能和充滿朝氣的學生們相處,實在是莫大的福分;在學生們碰到一些小麻煩、小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們、安慰他們,更覺得以能幫得上學生們的忙為榮。做為一位歷史老師,面對大多數自小把歷史課當副科的學生,教學上的挑戰頗大,既要能維持教學紀律與教學品質,又要能喚醒學生們沉睡已久的歷史感。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學會多以耐心代替催促、多以鼓勵代替責備,只要能獲得學生們的信任,班級經營可說已完成大半。

在本校十多年來,感謝通識中心同仁們的照顧與協助,謝謝大家。

研究獎

醫學院 生技暨檢驗學系

施信如老師

研究是我熱愛的工作,探索自然的奧祕,用科學的方法研發對人類健康有益的檢驗試劑或治療方式,讓我很幸運的,能充滿動機與意義感的認真工作。得了獎,除了感謝長久以來一直支持病毒相關研究的各級長官之外,也非常謝謝在本校以及散佈在各國、各地的合作者。他們不僅在研究上是相當優秀的科學家,更是人生難得的好友。而最感謝的,是整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我們一直在「不完美」中互相學習、討論、檢討與進步,相信我們會有更好的成果與貢獻。

醫學院 生物醫學研究所

林光輝老師

最近的研究發現,甲狀腺素低下症患者增加肝癌發生的風險,經統計分析亦發現甲狀腺素低下為肝癌之獨立危險因子。在動物實驗的結果也發現甲狀腺素低下的老鼠,肝癌浸潤與轉移發生顯著增加,但其分子機轉目前尚未釐清。

我們實驗室提供了甲狀腺素受體調控下游基因之分子機制。在正常狀況下,甲狀腺素受體增加了抑癌基因之表現 ( 如 DKK4,Hepatology 2012 ),而抑制了致癌基因之表現 ( 如 PTTG1,Cancer Re. 2008 ),所以細胞維持正常生長。但在致癌的過程中,由於甲狀腺素受體在質 ( 突變 ),或量上的改變,使得它無法執行正常的功能,而導致癌症,這可能佔癌症產生的原因之一。但在癌細胞中甲狀腺素受體在質及量上如何改變,是未來之研究方向。

最後要感謝國科會、教育部、長庚醫院,以及本校在研究經費上之大力支持。

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系

劉士榮老師

首先感謝本校提供優良的學術研究環境。十分榮幸能獲得優良教師獎,對個人是肯定也是鞭策,今後仍將本著兢兢業業的態度在學術研究上精益求精。

本人從事高分子加工相關研究,針對高分子加工製程進行突破研究,貢獻應用於光電及生醫領域。光電領域方面,主要開發平面顯示器用之背光模組、擴散膜及太陽能電池用之抗反射膜等。生醫領域方面,與長庚醫院共同組成之「生醫材料與藥物釋放系統」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開發各種以生物可吸收式高分子製成之藥物載子,研究之具體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級之相關期刊。

最後感謝一路在學術研究歷程上,許多師長同仁的鼓勵協助與提攜,許多志同道合研究夥伴的無私合作,以及家人源源不斷的支持與包容。

管理學院 工業設計學系

曾俊儒老師

很榮幸可以得到校院系各級評審委員的青睞,獲頒優良教師獎。身為設計系的老師,這次能有機會在研究型大學獲得推薦及獲獎,十分感謝長官們的提攜與肯定。能夠得獎,首先要感謝的是提供良好學術研究環境的學校,讓後進能在良好的研究環境成長,以及優秀的同儕團體相互學習。再者,非常感謝默默支持的家人,讓後進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沉浸在我熱愛的學術研究工作中。最後,後進此次幸運的獲得優良教師獎,以後還有許多需再努力及學習的地方,還望先進們繼續指導與照顧。後進謹記先進們的教誨,研究這條路,沒有捷徑,正如同古人所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透過持續不間斷的努力與學習,方能有所斬獲,進而造福人群。

通識中心 自然學科

陳敬勳老師

能得到優良教師獎,首先要感謝我的研究團隊,博士後研究員陳貞志與賴元泰;研究助理賴姿雯、吳家煌、蔡欣芮,還有我曾指導過的碩士班同學,因為他們長期的付出,讓實驗室的研究論文能維持穩定的質與量,也謝謝所有實驗室成員彼此相處融洽創造了一個優質的工作氣氛。近年來我們一直努力於奈米金屬的催化研究,也獲得一定的成果,每當發現有趣且新奇的實驗結果時,總會讓我體會到所知所學之不足,我曾自許能將『學術作為一種志業』,也感謝上帝讓我能對學術研究一直充滿好奇與熱情。最後感謝國科會每年的計畫經費補助,以及學校長期提供令他校老師都很羨慕的研究資源。謹將得獎的榮耀歸給天父上帝。
輔導獎

醫學院 生物醫學研究所

鄭邑荃老師

這次能得獎僅因近兩年我所負責的學生突發事件較多。許多系上的老師如方主任、王蓮成老師、鄭授德老師、謝玲玲老師、林錫賢老師及徐淑媛老師都比我更加努力及用心。感謝各位老師及 M104 所有同學們在事件發生時給予我的幫助跟鼓勵,也謝謝諮輔組及教官的協助,希望學生都能平安健康。謝謝各位師長,我會更加努力。

醫學院 生技暨檢驗學系

林美惠老師

這次能獲得優良教師獎,深感意外與榮幸,要感謝系上在學生輔導事務上給予充分的支持與協助,以及系輔導老師顏秀娟老師,當然學校的學務輔導機制在輔助老師的輔導工作上,更是功不可沒。

從事輔導老師工作多年,總是認為在輔導工作上,應著重在與學生建立適當而良好的關係,以真誠、尊重與接納的態度跟學生互動,讓學生願意與老師討論,有關課業以及生活上的問題。這是平時就需要進行的基本動作,適時的關懷學生有助於增加學生求助的意願。其次,當學生遭遇困惑與疑難時,適當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評估、解決問題,以「教他釣魚而非給魚」的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在輔導工作上,雖然主動出擊常能防範事情於未然,但有時老師和學生(尤其是較有問題的學生)的關係好像貓捉老鼠,一個追一個躲;因此也必須運用學校資源以及在同學之間建立資訊網絡,一起協調來幫助學生,同時也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是有能力且有資源,可以妥適的處理自己的狀況。雖然這是我第二次獲得優良教師獎,但是在輔導工作上仍不斷在學習,得獎固然是一種肯定,但也是對自己更深的期許,希望能將這份工作做的更好。

工學院 電機工程學系

王永宜老師

感謝學校給我的肯定;這個榮譽是電機系所有導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要感謝電機系、所的輔導老師林炆標老師與張偉能老師盡心籌備與定期召開電機系導師會議。透過此一導師會議平台,所有導師得以分享各自在學生輔導之經驗與問題解決的方法,也因此使我獲得許多的幫助與成長。同時,我也要感謝生輔組同仁在我遇到超出導師輔導能力以外的問題時,給與我專業的協助。

由於擔任電機系一年級導師,在同學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因生活習慣與個性多樣性的衝突下,同學間相處常有小摩擦發生。導師因此也需付出較多的關心去調解。因此,我特別要感謝我的夥伴導師高永安老師在此一方面的熱忱、付出。由於他的協助,使得我班同學間之問題大都能和緩解決。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學系

李怡禎老師

在長庚邁入第五年,甫全程陪伴 97 學年度入學的工商系學生度過四年,看他們從高中畢業的青澀,蛻變至大四畢業的成熟,對於我的導師工作,似也跟著學生成長日漸熟稔。

「管理靠制度,制度影響行為」,導師是學校面對學生的第一線「服務人員」,欲提供良好輔導品質,需依賴完善後勤支援系統方得達成。在擔任導師時,個人深感學務處提供的各種調查與追蹤機制至為重要,不但替我創造各類溝通話題,使我能根據測驗結果注意學生特殊狀況,亦讓學生了解自己性向與未來發展;「師生心聯繫」讓我每學期多些學生活動資源可運用 ( 若經費運用能更有彈性就更完美了 );此外,親訪學生宿舍進行整潔評分,笑罵宿舍內務「像逃難一樣雜亂」的玩笑,也是和學生拉近距離的管道;每年要繳交的導師工作紀錄表,看似繁瑣形式要件,卻也著實讓我在填寫過程中得以檢視自己是否盡了本分。

和其他管院導師對學生的用心相較,我只稱得上盡本分,卻幸運獲得前系主任王勝本老師連續兩年力薦。感謝其他同仁承讓,更感謝另一位導師黃正雄老師給予多方指導,讓我得以獲選優良教師獎。

同理,「管理靠制度,制度影響行為」,在研究壓力愈加嚴苛的要求下,輔導工作投入時間勢必更會受到壓縮,只能自問:「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像我這樣的導師嗎?」持續惕勵自己為學生生涯略盡棉薄之力。

優良社團輔導教師 張國友老師

很榮幸獲得優良教師獎,首先感謝學校給予這份榮譽,這份殊榮是四年來與我密切合作的生技系學會歷屆會長與幹部們及支持鼓勵我的老師們所共有的。從幹部們默默地辛苦付出,努力經營;系隊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醫技盃比賽為校爭光等點點滴滴,讓我深深體會「服務學習」與「學習服務」的真諦。

優良社團輔導教師 連心瑜老師

激勵自我、成就他人。
技合獎

醫學院 生物醫學研究所

張玉生老師

轉化學術理論至臨床應用,是近代生物醫學界的趨勢及領悟,也是本校分子醫學研究中心最終的研究目的。在 2011 年本校講座教授暨 2001 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得主哈維爾教授指導之下,以「生物標識」之概念,引導我們將研發之生物標記用在目前臨床各種癌症最關鍵的診測及治療點,以期達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之目的,並掌握控制癌症之先機。

本人很榮幸能代表長庚大學/長庚醫院之大腸直腸「生物標識」研發團隊成員:大腸直腸科陳進勳醫師、醫學生物技術系詹爾昌老師、吳治慶老師、生物醫學系陳淑貞老師、陳華鍵老師及其他成員郭永彬博士、臨床檢驗科張璧月小姐等,得到 101 年度優良教師獎。本團隊緣起於一年多前,當時國際大藥廠 Johnson & Johnson 首次與分子醫學中心「生物標記」研究團隊接觸,並認同長庚團隊之研發潛力、豐富的臨床資源及優秀人才,提供先驅研發經費,展開初步的合作。

我們以病人及對照健康組之糞便及血液檢體,進行蛋白質及核酸標記之專一性及靈敏度評估,期望可以此初步的結果,擴展至較大量檢體之驗證,進而有機會技轉為臨床應用。此次得到校方的肯定,無疑地對本團隊是一大鼓舞,我們希望藉由我們的實例,能帶動更多同仁,將實驗室寶貴的發現,轉譯到臨床應用,造福人群,以達到「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公民責任。

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系

蔡明義老師

這次個人非常榮幸在產學合作績效方面受到校方的肯定,主要歸功於機械系電子構裝實驗室過去與現在所有參與之研究生,沒有他們過去長期的努力與貢獻,就沒有現在的研究基礎與績效,這個獎應該屬於電子構裝整體團隊的。在此也特別感謝大約二十個企業與研究單位的長期資助,沒有他們資源投入與其相關主管的支持,加上其參與研發人員的耐心討論與研究互動,更無法有明顯的績效。更感謝校方提供優良產學研究與合作的環境、平台與制度,以及系內同事之間專業討論與協助,使學術能為產業服務,而產業激發學術應用,同時為產業培訓優秀研發人才。最後,對校內同仁有興趣做產學合作者一點小建議:多與產業互動,耐心地尋找符合學術發表且兼具產業應用的研究主題,努力耕耘,互利互信,建立口碑,水到渠成,自然會有源源不絕的產學合作機會。